close

最近看了一些以前從網路上存下來的文章

其中一篇是深情與勇氣,鄧惠文醫師寫的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45011142184840&set=a.412529908766298.101487.116183778400914&type=1

我摘錄了一小段:

所謂的勇敢是可以當機立斷,然後馬上該斬斷的情感就斬斷,然後該放下的就放下,該翻轉念頭就立刻翻轉念頭。因為我一直不是這樣子的人,我認為我遇到的人幾乎也都沒有真的可以這樣,如果有的話,多半是把某些事情塞進盒子裡面,把蓋子蓋上。

所以那種柔軟或者說對於情感的癡與傻,是需要很多的勇氣才能夠保有的;如果沒有勇氣跟那樣子的堅強、容量,我們就沒有辦法承載著這些深情。

深情是需要很辛苦的去承載,可是如果是很悲情的去承載這個深情,那就是對自己非常不好了,也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我們所做的、我們所談的、我們所追求跟學習的,不外乎是讓自己有更大的容量,所以能夠把你想記得的人好好記在心裡、把你想關心的人好好的捧著,即便他沒有辦法好好的相對的付出,你也可以做得到。

癡情不能悲情,你必須把自己過好,你能夠對你應該要付出的、你應該要站好的位置,你都能夠做的很好。

我非常嚮往這樣子有容量的人。這也是某種程度上回答大家問我說「我是不是都很理性的對待生活裡的一切?」我希望能夠做的更好一點,但是我一向希望的做法或者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你真的不是這樣的人,也不要勉強自己。

我覺得多情、深情是很可愛的,如果你能夠有那樣的堅毅、有那樣子的勇氣,不會把自己損耗掉的話,為什麼不行呢?

 

上次看到這篇文章,是跟前男友在有有效期限的愛情時

這次再翻到這篇文章,是他已經決心要在出家這條路上努力

而這期間,我走過了一個寒假的沉靜

一個月的未聯繫,把生活的所有層面,"物質化的"收回給自己

說物質化,是因為僅是未在電話上電腦上等等的實質聯繫;心理上,我不曾丟棄過這件事,我還在與這記憶奮戰

一個月內,也建立起很多新的獨立思路,封閉起了以前曾經敞開的心防

所謂的defense模式,便這樣的啟動了吧

 

所謂的defense,到底防的是自己的心,還是在防前男友呢?

 

我想對自己誠實

因為如果連自己都在防備自己,那最終也只是一場欺騙遊戲,耗盡精力

 

學習  可以向前進一步  追尋的勇氣

但更該有未遂心願時  後退的柔軟包容

任何事都一樣,多麼堅信的事情都一樣

進退和度,是準則

勉勵自己。

 

而""小木偶未完待續""的文章分類,關於和前男友的紛紛擾擾的記述,關於思考愛、宗教、如何面對自己...等等的探索

我常常很想很想更動它的名稱,想要毅然決然的,改成""小木偶  完結""

想要以此結束一切關於我們的擾動,回歸之前單純的樣子

但一打開部落格時,又猶豫了

 

很多事,不會因為逃避,不接觸,時間久遠就宣告不礙事

最多,換來一份釋然

最好,久久追蹤一次,讓它昇華成一個領悟

 

這個分類的文章數,還會增加嗎?

或許吧!

 

文末

貼一則電影預告給大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dywei 的頭像
    hedywei

    Fresh days.

    hedy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